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强劲有力的“助推器”,多年来,黔西南州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优先发展人才这一“第一资源”,不断创新人才工作,奋力推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全州人才工作取得前所未有的显著成效,得到了省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
回顾黔西南州人才工作历程,创新机制推动人才工作加快发展贯穿始终,每一步都步履坚实。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州委、州政府提出科教兴州战略,率先实施了州级优秀科技人才选拔工程,出台了《黔西南州优秀科技人才培养规划》和《黔西南州优秀科技人才培养选拔管理办法》,将优秀科技人才培养选拔正式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发展规划。通过10余年的精心打造和不懈坚持,“优秀科技人才”称号已成为全州人才队伍的一个“品牌”,一张“名片”,形成了人人争出科研成果、争创一流佳绩、争当优秀科技人才的良好氛围。至目前已选拔州级科技人才213名,这些科技人才奋战在全州各条战线,成为引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2000年,州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的意见》,通过对专业技术人才采取工资上浮、专业技术职务优先评聘、破格晋升、实行岗位补贴和医疗保障等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了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为实施科教兴州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十五”期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黔西南州对人才资源和人才工作的战略地位有了新的认识。2004年,黔西南州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召开,这是黔西南州改革开放以来召开的首次人才工作会,会议提出了人才强州的战略目标。“十一五”以来,黔西南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实施人才强州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围绕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三个关键环节,推进人才开发体制机制创新,2006年,制发了贯彻《贵州省事业单位新增人员公开招聘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开始实施引才计划,每年引进硕士研究生30余人。2008年,建立了州委常委、副州长联系专家和优秀人才制度,加大党管人才力度,探索关爱人才和服务人才机制,全州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人才结构逐步调整,人才素质明显提高,人才作用进一步发挥。2010年,全州第二次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了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并于同年出台了《黔西南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对黔西南州人才发展进行了战略布局和总体部署,成为全州人才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各县(市)也相继出台规划,形成了上下衔接、左右沟通、相互配套、覆盖全州的人才规划体系。目前,州、县(市)按照《黔西南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目标要求,围绕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提速增效,正有序加大各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和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至“十一五”期末,全州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4.7万人,占全州人口总数的4.51%。其中,党政管理人才1.2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0.4万人,专业技术人才5万人,技能人才1.4万人,农村实用人才6.7万人。全州人才开发呈现出科学人才观初步确立,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的新特点。
“十二五”开局,黔西南州经济社会驶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全州5个省级开发区、3个新区、14个园区的建设,西南腹地出海线和连接东南亚的通道建设、西江上游经济区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加工基地建设等,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2011年,黔西南州出台了《黔西南州“十二五”人才开发专项规划》,明确了到2015年全州人才开发的总体目标,全州人才总量要达到19万人以上。2012年元月,黔西南州出台《黔西南州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暂行)》和《黔西南州高层次人才津贴实施办法(暂行)》,以给平台、给岗位、给待遇、给经费等优惠政策,对引进“外才”和用好“内才”提出了具体的优惠条件,得到了省委组织部的充分肯定。各县(市)也出台了一些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大了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全州掀起了人才培养、引进和发展的热潮。同年4月,黔西南州在州委组织部原人才科基础上组建了黔西南州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升格为副处级,人才工作机构得到进一步完善。